【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维宁的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此词是宋神】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此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清明节前一天,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登超然台后所作。

  (1)苏轼,号___。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上阕写景由近及远,有色彩的对比,也有明暗的相衬。

  B.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时间点明。

  C.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豪放风格。

  D.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3)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

1回答
2020-06-28 22:2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冯志新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识记.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C 错在“非常鲜明”,这首诗是写思乡之情的并不能很好体现他的豪放风格.

  (3)题干指明了答题角度“形式和内容”.形式上是运用对仗的手法,内容是思乡之情和旷达的心态.分析是主要抓住“休”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描写.

  答案:

  (1)东坡居士(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2)C

  (3)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2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分).

  参考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2020-06-28 22:26:3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