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钱新恩的问题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1回答
2019-03-18 11:1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孙电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019-03-18 11:12:1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