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反思)-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陈浩光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反思)

1回答
2019-03-19 12:2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鲁礼炎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缺乏学习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老师的讲为主,讲得越细越好,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着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只能被动的听,机械的练习.甚至个别老师依然是陈旧的老一套,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违背了课改的新观念,更不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

  2.流于形式,忽视实质

  我们有些老师对“师生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师生互动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随意的分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有互动学习之名,却无互动学习之实,理解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3.互动过多,缺乏目的

  个别教师认为,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误认为一堂课中师生互动越多越好,片面的夸大了互动的作用,殊不知,师生互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4.目标不明,缺乏引导

  互动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的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结果缺乏方向性适得其反.

  5.形式单调,互动不足

  事实上师生间互动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6.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7.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表象,实际效果并不好,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

  8.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主体、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因此在许多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一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师角色

  师生互动的真正实现,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中要想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信息源:教师的信息源角色除了提供适当的情境作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载体外,更多的是当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时,及时提供解决该数学问题的新的信息或知识,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探究获得新知.

  (二)媒介体:使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起到媒介作用,及时架设探究知识的桥梁;在原有探究方法不能解决新的情景时,引导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新方法;融合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理解,并从中发现或提炼出智慧的火花.

  (三)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共同设计者和参与者: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中探究方法的指导者,但同时教师又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方案,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对探究内容作出选择,并对探究深度进行调控,使整堂课的探究活动具有比较合理的时间分布,从而使探究活动详略得当,并营造出探究活动的高潮.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成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培训、交流、沟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2.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对问题的探究,互相追诘,智慧在撞击中产生睿智的火花.这种活动在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课堂是难以出现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才能孵化繁衍出来.因此,师生关系如何,是师生互动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在教学互动中,尤其应十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随意挫伤,既要对自满者有所抑制,又要对自卑者有所激励;尤其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教师有了亲善、热情、平和、幽默的态度和情绪,才会引起学生满意、愉快、喜悦、崇敬的态度和情绪;尤其应谨记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哲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得到升华.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检测和考验,更需要教师精心培育和珍惜.

  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

2019-03-19 12:32:1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