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什么是省略句?有什么标志性的“字眼”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任彦斌的问题

  【文言文中什么是省略句?有什么标志性的“字眼”么?】

  文言文中什么是省略句?

  有什么标志性的“字眼”么?

2回答
2020-07-19 18:5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彭见曙

  (一)主语省略

  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

  1、承前省.如: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如: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主省主.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如:

  蔺相如固止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二)谓语省略

  一般情况下,谓语省略较少,但古汉语时有所见.译时一般要补出.

  1、承前省.如: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承前谓省谓.译为: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2、蒙后省.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蒙后谓省谓.译为: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3、对话省.如:

  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孙膑》)对话环境中省略谓语“将”.译为:齐威王想拜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膑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

  (三)宾语省略

  1、动词的宾语的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一般都是承前省,省略的往往都是多次“之”.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叶公好龙》)承前宾省宾.译为:叶公看见它,连忙躲开(它)逃走.

  如果动词后已有介宾短语作补语,它的宾语(代词)也往往省略.如: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译为: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他)到檐下.

  否定句中,代词作的宾语也常省略.

  如: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指南录〉后序》)译为:在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自己).

  2、介词的宾语的省略

  介词“以”“与”“为”等之后的代词宾语常常被省略.(“于”后的不省.)如: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孙膑》)译为:齐国的使者把(他)当作奇才,秘密的用车子载着,同(他)一起到齐国.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缶.

2020-07-19 18:55:32
彭见曙

  就是省略内容的地方,后面的译文中不就补出来了吗。

2020-07-19 18:59: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