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ng)屡言其贤,高祖-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宋念龙的问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绰)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绰)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舟大者任重任:承担

  B.

  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用:资财

  C.

  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值:遇到

  D.

  上令朝臣厘改旧法厘:逐步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②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B.

  ①“……无辞多务也。”威乃止。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①因谓朝臣日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A.

  ①③⑤

1回答
2020-07-19 20:5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鲍翊平

  答案:1.D;2.A;3.C;4.D;

  解析:

  (1)(厘:订正,改正)(2)(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可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乃”为副词,可译为“才”,后一个“乃”为副词,可译为“竟”。C项:前一“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后一“其”为副词,表示测度语气。D项:前一个“因”连词,可译为“于是,就”,后一个“因”,介词,可译为“依靠,凭借”。)(3)(⑤表示其有文才,善为法令。⑥表示皇上怀疑其有朋党事。)(4)(“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应为“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得罪,获罪。现代汉语意为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5)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决不是治平天下的法令制度。⑵(苏威)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⑶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参考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武功县人。高熲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任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西魏,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绰)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决不是治平天下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皇宫中用白银制作的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刚直地上奏章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用什么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的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2020-07-19 20:57: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