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大学》二则和《中庸》二则内容的意思
《大学》二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德精神风貌,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我不知道你们选的还有哪则,你可以告诉我你们选了哪段。下面有很多都是中庸选段内容,可以点击看看http://hi.baidu.com/fly%BF%A7%B7%C8%CA%E9%CE%DD/blog/item/9c49c680973bbdcebd3e1e5b.htmlhttp://hi.baidu.com/xoushing/blog/item/64b8007ba905c7e72f73b33a.htmlhttp://hi.baidu.com/xoushing/blog/item/33b345f1d6b2d7a5a50f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