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就是诗.书-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玉菲的问题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1回答
2019-03-30 16:5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黄可

  四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

  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作者介绍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

  地位

  名著品读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作者介绍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

  地位

  名著品读

  展开编辑本段释义

  四书

  词目:四书拼音:sìshū基本解释[TheFourBooks]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贾母因问林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红楼梦》详细解释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元皇庆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集注》为根据.明清相沿不改.元方回《古斋箴》序:“近世朱氏‘四书’,吾服膺焉.”参见“四子书”.2.指四部书.南朝梁萧统《谢敕赉制旨大涅盘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参见“四部书”.

  编辑本段简介

  《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编辑本段内容范围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因此,人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大学》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曾子

2019-03-30 17:00:3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