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的预习作业作者,背景,字音,字义,分段,段-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廖亮的问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的预习作业作者,背景,字音,字义,分段,段意,本课生字的字形

  《跨越百年的美丽》的预习作业

  作者,背景,字音,字义,分段,段意,本课生字的字形

1回答
2020-07-25 17:0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刘晓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2、理解本文叙议过程中穿插引用古今中外名人言行的作用;

  3、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难点:

  文中穿插与引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怎样理解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历史,历经沧桑巨变,始终散发光彩?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美丽和居里夫人联系在一起呢?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我们可以在许多科学文献中了解.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早有论述.

  然而,当1998年庆祝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的时候,作者梁衡又在居里夫人身上发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居里夫人美丽.她拥有美丽的外表,但却不为美丽拖累.她有大志大求,追求的是事业理想的永恒美丽.作者梁衡透过居里夫人向读者诠释了美丽的真正内涵.

  希望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可以对美、对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人物介绍

  1、梁衡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其他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和《把栏杆拍遍》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95年她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去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对放射现象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和丈夫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

  1、为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一(1——2)介绍写此文的目的,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二(3——7)追述居里夫人的生平,赞颂她的高贵品质.

  三(8)高度概括居里夫人的一生.

  2、分析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句话揭示了哪些问题)

  [答]:一方面说明了创作此文的目的——为了纪念;

  另一方面肯定了居里夫人的重要贡献.

  (2)第二段以特写镜头的方式,重现了100年前居里夫人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光辉形象.第二段的文字内容中,哪些是可以透过镜头看到的内容?哪些是作者补充的介绍?

  [分析]:

  l可见的内容有:

  “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

  A、对环境的描写(社会、自然)先后用了哪两个词?

  [答]:人声鼎沸:形容人们对于新科学发现的反应是很强烈的.

  肃然起敬:形容人们对女性登上这一神圣讲台的吃惊.

  B、“淡泊”一词怎样理解?

  [答]:谦逊、淡泊名利,与后文相照应.

  l作者的介绍:

  “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比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这段话介绍了居里夫人之所以会在100年前登上这个讲台的原因.

  “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A、这一段中对居里夫人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答]:“她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B、最后一句话与文中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答]:标题.

  3、分析第二部分

  (1)那么,居里夫人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具体表现在哪里?文章的第二部分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回顾了居里夫人为发现、提炼镭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艰辛与磨难.

  A、在第二部分划分两个层次应划分在哪里?

  [答]:3、4段之间

  B、但为什么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介绍?

  [答]:本文的创作目标是发现居里夫人的美丽.描写她科学发现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是对她身上所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美的衬托,并不是创作的重头.

  C、分析“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这一段话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

  本体: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喻体: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2)在4——7段中用很长的篇幅来赞扬她的美丽.居里夫人追求的内在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A、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把金发剪短——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B、对热闹不屑一顾,给追求者无情的后脑勺.

  C、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

  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具有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D、

2020-07-25 17:05:4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