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葛英辉的问题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1回答
2020-07-25 16:2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石教英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吃元宵

  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团子”.

  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实在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再看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实心的,无馅,下在烧开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大概是较早的有馅元宵.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用白糖、红糖、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

  闹元宵

  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也最能概括此节的活动,即张灯、放火.张灯、放火是元宵最主要的节俗活动,其余观灯游赏以及社火百戏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此发展、引申而来的.最初的灯是单纯、静止的,它不能运动,也较少装饰,并且多是单个独立的.其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装饰最先迈出步伐,灯的里里外外都被加以雕琢、修饰.

  元宵节是一个有着两千余年传统的节日,其节俗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现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也多是必不可少的.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诸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海外华人居住区也是年年搬演、盛行不衰.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离不开“闹”,张灯观灯赛灯叫“闹花灯”,社火百戏叫“闹社火”,整个的活动叫“闹元宵”,仿佛不闹就不成其元宵节.元宵之闹,除了花灯烟火、百戏社火的装饰、点染之外,最突出的怕是人多.从元宵节俗形成不久的年代的那些文字记载中可知,当时元宵观灯游玩的人们已经是忘记肩摩踵接、街填巷塞了.

  说闹,又不能不摆摆戏.大戏闹,小戏也闹.当台子上载歌载舞、团花簇锦旋转起来的时候,不能不闹.

  闹又自有其价值在.中国人比较欣赏闹中取静的本领,所以对“大隐在城中”要比“小隐在山林”多几分敬慕.其实春节之闹、元宵之闹、社火之闹,也都有闹中取静的意义.

  同时,人们认为这样闹了,生活才有意思.因此,它是一种生活的补充,是添加剂、染色剂,有了它,生活才充实,才祥和,才五彩缤纷.甚至可以说,这闹是理想生活中的一部分.

2020-07-25 16:24:1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