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如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为什么家长怎么讲孩子也不听?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交流很困难?为什么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什么是造成家长教育效率低下、低级错误不断重复问题的原因?一是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既不知道孩子困难真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二是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第三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当!有很多家长朋友和我谈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时候,感到非常烦恼:买了许多书,看的时候也明白对错,当时感觉很好,也很激动,可不知道怎么搞的,看过就完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感到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人家的书写得不好吗?应该不是,是写得不对吗?当然更不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家长抱着在书里找答案的想法,这种形而下的作风是不可能真正领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把那些好的经验同化到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中.我个人通常对家长的提醒如下:
2.2.1首先从自己做起首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而不是马上找孩子的问题,拿着这本书对孩子说,“你看看,你哪一点做到了?”想要别人有所进步,自己先得有提高.自己有了变化和进步,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得多.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您一丝一毫错误的思想意识都可能留在孩子脑子里,让错误的认识继续弥漫、扩大,乃至不可收拾,而旁边的您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学不好?为什么成绩上不去?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要这样,要那样.孩子就会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家长就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出路,有份好工作…….家长从小就下意识地为孩子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从小就感到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一旦他们上了学,更大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也许为了家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他们怎么能学得好呢?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它讲了一个贪官走向堕落的过程.他堕落的开始,就是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终日在耳边念叨:“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什么叫当大官,更不明白赚大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识却深深根植于心,影响他们未来的道路.也许您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如果我的话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以后说话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其实不尽然,只要您讲的是对的,是正确的观点,讲多少次都无所谓,但如果一种原本就错误的认识,还翻来覆去地对孩子唠叨,这影响就当真不容小觑啊.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家长到底错在哪里.首先,当官是不是就为了赚大钱.毫无疑问,我们都知道这个观点不对,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样,学习是不是就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过于功利,同时也是不恰当的.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来说,学习的目的都绝非仅此而已.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一无所知,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而在当今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导致太多人把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变的过于功利化,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家长搞得也有些糊涂了.他们为了让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会带来的不良结果.这样的做法,看似起到了效果,实则不然.同样,如果您抽烟,孩子就会觉得抽烟不算什么,是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如果您有一些不良习惯,孩子也会在不经意间沾染上.您的生活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毕竟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您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才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毕竟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您一味地指责孩子,只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叛逆.2.2.2从错误的地方开始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好的开始是不是就注定要一路受挫?我看未必.的确,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存在.孩子如果从上学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直不佳,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增强,孩子的成绩就越落越远,到了几乎难以收拾的地步.这时,家长才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才能把落下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补回来,只能不断地言语督促,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真的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越发地糊涂,对学习更加没兴趣,对自己也更加没信心.从错误的地方开始,就是说从孩子有漏洞的地方来补救.其实对那些已经问题重重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很值得家长注意.第一,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以后的道路可以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打过棒球的人,一开始就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打得有板有眼,那么以后加以适当的指点,必定会发挥得更好.相反,如果第一天就被球砸到了头,或者被同学耻笑,恐怕以后他都不想再打球了.对于从没有进过校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开始进入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简单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因此即便是考试,大家的成绩也相差无几.但家长绝对不要因此就忽视早期教育,相信这个道理说出来家长也都明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就难免糊涂,比如孩子赖床,不想去学校了,或者因为一点点毛病就不想做作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这些小事情也不是很重要,偶尔不去一次也无所谓.殊不知正是这些小细节,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方面更加不会仔细认真,知识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在开始阶段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考试成绩和其他人差几分,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时间一久,问题势必越积越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就晚了.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类似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可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家长想帮忙不知道从何下手.请了好多家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孩子想努力,可真的是基础太差,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成绩有所提高.是啊,开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你也许只是慢几秒钟,但经过长期积累,你慢的那几秒钟就会变成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你想一步超过人家怎么可能?惟一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地往前赶.我告诉这位家长,既不要再给孩子进行题海战术,也别再让他做什么高深的题目了,先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搞清楚,争取每改正一题,都保证能够弄明白,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绝对不会再做错.至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真的不会做,可以先放放,即便是面临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会做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打好基础当然重要,但一旦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问题重重,家长也不要因为着急而乱了阵脚.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对他而言最好的补习办法就是从问题中找不足.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才可能建造高楼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