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语文文言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请-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韩月秋的问题

  请问语文文言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请举出例子!谢谢文言文中“而”,“之”,“以”在不同句子又是什么用法?解题思路是什么(如何判断)?如何判断古文句子是主谓倒

  请问语文文言文中什么是主语,定语,谓语,状语,宾语,补语?请举出例子!谢谢

  文言文中“而”,“之”,“以”在不同句子又是什么用法?解题思路是什么(如何判断)?如何判断古文句子是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有句式吗?

1回答
2019-04-07 21:2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莹心

  先回答句子成分的问题

  【主谓宾式句子】:予(主语)独爱(谓语)莲(宾语)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语:语言动作的发起人、谓语表示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宾语:主语动作的承受者.

  【补语】:补充说明句子成分的句子成分.1、从位置上判定.补语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后.例:

  ①王坐,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②构怨③长于臣

  2、从补语的构成方面来判定.补语常由介宾短语.

  ①以介宾短语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越王勾践栖

  ②以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

  ③以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旦日飨士卒,为击沛公军

  ④以副词表示程度.如:君美,徐公何能及君也?

  ⑤以数量短语表动作行为所用的时间.例:既泣之,乃誓疗之

  【定语】:说明主语状态的句子成分.作定语最常见的仍然是形容词,不过位置经常在中心语后面,这叫定语后置.其次,名词也可以作定语的.

  (常后置)1.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定语+者”.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

  2.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定语”.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

  3.由“……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定语+者”.

  例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

  解析:“少年”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年轻人”.什么样的少年,后面紧跟了修饰语“好事”.

  【状语】:描述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句子成分作状语的一般也是动词,形容词,这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名词也经常怍状语,这属于名词的活用,叫名词作状语.综合起来看,动词、名词作状语的较为常见;其次是介词结构,但与现代汉语不同,介词结构作状语在文言文中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要后置的,这叫介词结构后置或者状语后置.

  例:①叩石垦壤,箕备运于渤海之尾.“箕备”作动词“运”的状语,译为“用箕备”.(《愚公移山》).

  接下来说虚词.

  【之】

  代词人称代词代人:他(们)吾从而师之

  代人:我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物:它(们)拔敛撞而破之

  代事:这件事而死固付之度外

  指示代词近指:这(样、种、类)士大夫之族

  远指:那(么、样)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

  助词定语的标志: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夫子之谓也

  调节音节,舒缓语气:不译怅恨久之

  动词往,至……去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而】

  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余因笑而不信也

  表递进:并且,而且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表承接:就、才、然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表转折:但是、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表假设: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着、地、来或不译则又超急而跃

  代词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动词如,好象军惊而坏都舍

  学习文言虚词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特别要注意的是,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是介词,义为“替”、“给”;后一个“为”是动词,义为“作出”、“制定”.分清词意的虚实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如,《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后一个“其”是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另一种情况是词虽不同,但却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于”都可以有介词的用法.

  3.联系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虚词古今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少数沿用下来;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有时改用了别的词.

  4.注意特殊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学习时要特别注意.⑴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⑵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⑶双音异义.文言中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一个是实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而二者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

2019-04-07 21:30:1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