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框架-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刘海鹰的问题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框架

1回答
2019-04-13 20:3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柯文贡

  16、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放在第十一课讲解).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放在第五课讲解)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的规律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2019-04-13 20:31:01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