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地理知识水平?】-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冯钟葵的问题

  【怎样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怎样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1回答
2019-04-16 07:0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高光焘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要弥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再如:“根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减小.两次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得出:要治沙就得进行植被保护工作,如种草、种树,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的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

  观察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先对认识事物的整体有个初步了解,并把它区分几个组或几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分出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将各部分加以综合,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直观对象表象.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识图: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及其周围一些小岛和海域组成,形状如一张弓,而且最大的岛——本州岛也形如弓),然后再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邻国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再得出对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三、加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这样就充分挖掘了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着重讲政区图的用途和读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挂出《中国行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然后在地图册上,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并涂上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将黑板上的图片拿去让一名学生在板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再

2019-04-16 07:09:3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