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个-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靖的问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个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个

1回答
2019-04-16 07:3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曹智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形成.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2019-04-16 07:42:1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