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河南一考生
尊敬的警察同志:
展信佳.
我是一名普通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了解到贵局近日处理的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驶一事,公诸网络引起众说纷纭.而我个人对此也有想法一二,愿与您一同分享.
政务微博作为近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是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我们人民群众知情权的捍卫.我对此感到欣慰与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应当)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通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对父母敬孝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之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但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之中,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同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这岂不使人心冷落,使日渐产生危机的道德更遭遇一重寒冬吗?
请允许我举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马航MH370失联之后,多少遇难者生死未卜,亦有多少遇难者的家属守着那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夜守候,几近崩溃边缘.同样有媒体急于挖掘他们内心的感受,亦有网民冷眼相伴称其忸怩作态,抑或庆幸自己不在机上.灾难发生时,任何对当事人的深入挖掘都无异于二次伤害,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一份人文关怀来呵护敏感脆弱的人心,以及这个脆弱的社会.
警察同志,我们现在亦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女儿举报父亲,这样看似“大义灭亲”的行为诚然能宣扬正义的社会观.但我认为,在宣扬这份正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那份对当事者的人文关怀,使其永不褪色.
警察同志,任何一次公开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任何一次宣传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向上.保留一份人文关怀,能让这种公开与宣传变得更加温暖.从您有选择地公开这第一步开始,将这份关怀传递下去吧.我将满怀信心地与您一同期待着看到这个社会--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
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明华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