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答:发生了物态变化,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
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时候这样做?
答;向水中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由于气温低,水凝固成冰,常用食盐防止水凝固成冰.
3、医用体温计能当寒暑表使用吗?用它能准确测出气温吗?
答:医用体温计不能当寒暑表用.因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30℃~5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另外体温计有缩口,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不能下,当气温降低时,不能反应此时的气温.
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者0℃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答:0℃冰好一些;因为0℃的水和0℃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7、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
8、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9、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答: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1、冰和雪都是水的固定形式,但它们的形状又有很大的区别,你能作出解释吗?
答: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有圆滑的表面;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有规则的图形.
12、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
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内壁上,长时间灯泡变黑.
13、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4、我国南方的夏天,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急剧上升,人们普通感到酷热难当:有时会下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答:烈日当空,温度很高,人体的汗液难蒸发,人体不能散热,所以感到酷热难当;下了阵雨以后,空气中温度增大,人体汗液变慢,所以人体感到湿热;刮风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人们感到凉爽.
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答:冷藏鸡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鸡蛋上,所在鸡蛋变湿了;擦拭以后水蒸气还不断液化,所以擦不干;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鸡蛋表面的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变干了.
17、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18、(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答:(1)因为人身上有水,而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因此人感觉冷.
(2)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天热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加快舌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舌头表面唾液蒸发来吸收身体的热量.
19、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下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大水池里的水受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保护发射架不被烧坏;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成的
20、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1、如图,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否会熔化?为什么?
答不会熔化,因为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冰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熔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混合物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混合物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3、“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1分);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1分),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