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描述引力场
怎样描述引力场
怎样描述引力场
怎样描述引力场
任一物体在空间任一点的引力影响用一个表示该点引力‘强度’的数来代表的一种观念.严格讲,一个物体的引力场延伸到整个宇宙,但实际上它的影响只在它的近邻区域才是显著的(尽管一个[类星体]或[星系]的‘近邻区域’可能延伸数百万[秒差距]).[场论]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19世纪最先提出来描述电磁现象的.20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展了他的引力场论(即[广义相对论]).这两大场论的重要特点都是用一组[场方程式]描述场的性质,而这些方程式既确定了场在任一点的数值,又表明场的数值从一点到下一点的变化是平缓的,因而相邻点的强度接近相等.在场论提出前,物理学家把粒子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某种东西越过粒子之间的距离而直接作用于粒子——即所谓的超距作用.但场论则认为,作用都是局部现象,每个粒子在其自身所在地点与场发生相互作用;尽管场的整体结构依赖于全体粒子的性质和分布,场却能与每个粒子发生作用.另见[马赫原理].1.宇宙运动的动力科学家们一再通过各种的观测和计算证实,暗能量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约占73%,暗物质占近23%,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仅约占4%.所以宇宙的运动不是由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来推动的,而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的运动都是旋涡型的,所以,暗能量必定以一种旋涡运动的形式存在,以便推动它们的这种运动.结果,在暗能量运动的范围内就会形成一种旋涡场,我们称之为暗能量旋涡场,简称为旋涡场.旋涡场存在如下三种状态:膨胀、收缩和平衡.当太阳系旋涡场处于膨胀状态时,所有的行星都会远离太阳而去.当太阳系旋涡场处于收缩状态时,所有的行星都会向太阳靠近.当太阳系旋涡场处于平衡状态时,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状态就会保持不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太阳系旋涡场处于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太阳系的暗能量将全部转化为太阳和行星运动的动能.换言之,太阳系的暗能量和太阳系物质运动的总动能是相等的.我们以En来表示太阳系的暗能量,以Ep来表示太阳系物质运动的总动能,则En=Ep.2.引力场既然太阳系的运动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那么,当暗能量为零时,太阳系将失去运动的动力,它将会象一盘散沙,而不会连结成一个整体.所有的行星都不会绕太阳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将不会存在太阳的引力,即太阳与行星之间不存在引力.所以,太阳的引力是由暗能量和太阳的质量共同产生的.由于暗能量总是以一种动能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用一条动能的公式来代表暗能量:En=MnVn2/2.该公式中,Vn代表暗能量的平均速度,Mn代表暗能量的虚拟质量.经此简化,我们就可以认为,太阳的引力是由虚拟质量Mn和太阳的质量共同产生的.Vn与太阳系中暗能量的分布有关,它等于4293.40米/秒.由于太阳系旋涡场处于平衡状态,所以,En=Ep1=1640.189×108×M0焦耳,公式中,Ep1代表目前太阳系运动的总动能,M0代表地球的质量.详情请看“暗能量的衰退”.把数据代入动能公式,可求得太阳系中暗能量的虚拟质量:Mn=2En/Vn2=2×1640.189×108×M0/(4293.40)2=17796×M0计算结果表明,太阳系中暗能量的虚拟质量是地球的17796倍.而太阳的质量却是地球的337691倍.3.引力场方程下面让我们来建立太阳系引力场方程.我们用R来表示太阳系引力场中任何一点到太阳系中心的距离,用M来表示太阳的质量,用Mn代表太阳系中暗能量的虚拟质量.用F来表示太阳系引力场的引力.则可以得到如下公式:F=G1MnM/R2=G3/R2…………(1)G3=G1MnM公式(1)中,G1是引力场的引力常数,它与万有引力常数G的值不相同.公式(1)的意思是:太阳系引力场中某一点的引力与虚拟物质的质量Mn和太阳的质量Mp的乘积成正比,与该点到太阳系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在太阳系引力场,G1、Mn、M三者都是恒定值,G3也是一个恒定值.但对于不同的引力场,G3值是不同的.所以,公式(1)实际上就是关于引力F和距离R的关系方程式,称之为引力场方程.相应地,我们称G3为引力场方程的常数.引力场中的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个道理很明显,因为引力场不是由这个物体产生的.例如,在离地面100米的A点处,不管A点处是否有物体,它都存在地球引力场的引力,而且A点处的引力值是不变的.A点处的引力并不因为物体的不存在而消失.只要地球不消失,地球引力场就会永远存在.当物体在旋涡场内运动时,物体的质量相对于星体来说要小到忽略不计.如果物体的质量很大,它的运动对旋涡场的动力平衡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旋涡场就会发生收缩或膨胀.在这种条件下,虚拟质量Mn和引力F都会发生变化,公式(1)不适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检验公式(1)的正确性.实验方法如下:在真空状态下,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处于同一高度,让它们自由落下地面.如果它们同时到达地面,那么,就可证明自由落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只与引力场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同时,它也证明了星体引力场的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很显然,实验的结果是支持上述理论的,即支持旋涡场理论,而不支持万有引力理论.2.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是在引力场的作用下才产生的.没有引力场,物体就不存在重力.所以,重力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但它也不是引力场本身的属性.物体本身不会产生重力,引力场本身也不会产生重力.物体的重力是引力场中的引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作用的产物.万有引力理论实际上把重力和引力等同了起来,它把物体的质量也当做了产生引力场的主要因素,从而分不清楚什么是引力,什么是重力.换言之,它无法解释物体的重力现象.我们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计算物体的重力:P=G2mF…………(2)公式(2)中,P代表物体的重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F代表物体在旋涡场中所处的体置的引力,G2是一个重力常数.公式(2)的意思是: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引力场的引力的乖积成正比.3.行星的向心力我们以太阳系为例来说明行星的向心力.太阳系引力场中的引力可按照公式(1)来计算.行星在太阳系引力场中的重力P可按公式(2)来计算.把公式(1)代入公式(2),可得如下公式:P=G2mF=G1G2mMnM/R2…………(3)在太阳系引力场中,行星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太阳的,所以,行星的重力又可以称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所以,公式(3)就是计算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公式.4.引力常数G1和重力常数G2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平均速度用V1来表示,它的平均轨道半径用R1来表示.则有V1=29790米/秒,R1=1.49597870×1011米,地球的质量为M0.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它的离心力的原则,可得如下公式:G1G2M0MnM/R2=M0V12/R1R1V121.49597870×1011×(29790)212.209146×1010G1G2=———=————————————=———————MnM(17796M0)×(337691M0)M0×M0地球的质量M0=589×1024kg,代入上式,计算后得:G1G2=6.36786×10-38…………(4)引力F的单位为kg/m2,它的意思是引力场中的引力是按高度的平方来递减的.引力单位中不能有时间的单位,因为引力场中的引力与时间无关.G1的单位是kg-1,G2的单位是m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