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帅词俊的问题

  (25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25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材料四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材料六 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关键因素。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七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中反映我国明朝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2分)

  (4)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其分布地点有什么特点(1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各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4分)

  (7)材料七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8)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3分)

1回答
2020-08-20 00:5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方华斌

  (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1分)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

  (2)状况:商人贸易活跃;为追逐利润而背井离乡;海上贸易发达(答对外贸易或海外贸易发达不得分);出现“夜市”和“草市”。(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

  (3)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

  (4)明代的“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2分)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分)

  (5)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任答3点即可)

  (6)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各国逐渐朝工业化方向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两大阶级的对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2分)

  (7)思想: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经济思想(2分)

  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2分)

  (8)冲击:爆发经济大危机(1分,或答“大萧条”);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略

2020-08-20 00:53:5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