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
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建设的正反效应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1)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洪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电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作用?
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出现酸雨等污染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废渣的排放.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宜宾到重庆的川江航运,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水位上升,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万吨级轮船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因此三峡水库建成后,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是其上游的川江段.
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4、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工程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排难度最大、效益最大.
5、目前,三峡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资与融资.
效益作用过程受益地区
防洪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中下游地区
发电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三峡水库可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上游
供水
养殖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中下游地区
库区等
旅游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昭君故里等全流域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形复杂,坡度大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和开发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背景知识: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是指陡坡上大块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自然地质现象.可因多裂隙的岩体经强烈的物理分化、雨水渗入或地震而造成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叫“山崩”.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路线.
滑坡:是指不稳定边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及人为的不合理工程活动对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经常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在地形陡峻、地表多松散碎屑沉积处,遇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时,极易形成.暴发时,山鸣地动,水与泥沙、石块等聚为一体,沿陡坡汹涌滚流而下.历时短暂,但来势凶猛,往往淹没农田,堵塞河道,毁坏路基桥涵等建筑物,造成严重灾害.
(1)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
正面效应(有利影响)负面效应(不利影响)
发生区域主要在中下游主要在库区
具体影响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等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⑦滋生蚊虫,影响健康等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对策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的生态环境问题淹没耕地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耕地受淹耕地减少,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解决耕地不足
淹没文物古迹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文物古迹受淹文物古迹受损对被淹文物古迹实施搬迁、防护
影响珍稀水生生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