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南园十三首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南园十三首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南园十三首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前两句用反问语气,“何不”直贯下句,从语法结构看,两个诗句连接起
来是一个完整句子: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后两句又用反问语气,“请君”直贯下句,必须一口气读到底:请君到
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问而不答,留一
悬念。
结合两问,看起来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以
“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了。这里面,当然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
的责任感。但对作“书生”没有出路的愤激之情,也表现得很强烈。在那山河
破碎,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一般地说,拿笔杆子不如“带吴钩”。何况李贺这
位书生连考进士的资格也都因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而被剥夺了呢?然而
要立战功也并不容易。他反问道:“何不带吴钩?”那么,究竟“何不带吴钩”
呢?以两问成诗,声情激越,为七绝创作别开生面。
李贺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的诗人。他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平定藩镇叛乱的宏伟志向,不想只做一名书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释:
"我"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但愿合你的心意!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鉴赏《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朱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