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峡无小事”?这体现三峡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为什么说“三峡无小事”?这体现三峡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为什么说“三峡无小事”?这体现三峡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为什么说“三峡无小事”?这体现三峡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长江委三峡工程代表局
回首三峡工程的百年梦想,经过四十年规划、勘测、设计、科研以及近十年艰苦奋斗的施工建设实践,如今大坝雄姿初展,不禁令人感叹.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兴建而多方奔走呼吁,虽历经艰难而仍犹未悔;有多少设计勘探人员殚精竭智、跋山涉水,虽雪染双鬓仍痴心不改;有多少建设者们舍家离子日夜奋战,虽栉风沐雨仍忘我工作.在他们用钢筋、混凝土构筑起巍巍大坝的同时,也用他们的意志品格铸就了一种三峡精神,其内涵至少应包括: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一流,永无止境.也正是由全体三峡建设者倡导、创建、铸造的“三峡精神”,才凝聚、团结、培养和造就了“三峡建设者”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从三峡建设者这样一个优秀群体,可以看出“三峡精神”的严谨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一、三峡精神应首推“严谨务实精神”
三峡工程源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近一个世纪以来,三峡工程一直位居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之列.
从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筹建长江上游水电厂到世界著名坝工专家萨凡奇的三峡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治理大江大河的目光从淮河、黄河转向长江,1953年就开始积极运筹三峡工程.随后的近四十年,有关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勘测、科研工作经历了几起几落,由此而产生的关于三峡的争论也从未停止.由于三峡工程巨大,而且影响深远,就更加需要务实和严谨.
周恩来在葛洲坝工程建设时强调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达了他对建设长江特大水利工程的谨慎态度,也指导了三峡工程建设者应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种近于苛刻的严谨态度.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最常听到的话是“四个一流”,“三峡无小事”,“极具挑战性的工程”等等,要解决和解答这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要达到任何一条标准,都必须严格谨慎.有人问,搞三峡最深的体会是什么,大家常说:“三峡无小事”.在三峡你必须把你经手的每一件事都当大事来处理,往往凭经验判定的小事,在三峡就有可能成为大事的.这不仅因为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而且,因工程规模宏大,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峡工程的设计是严谨的,这不仅表现在设计过程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和论证,而且表现在其反反复复,几起几落,凝聚了国家几代领导人和国内众多部门、单位的专家学者的心血,长江委是三峡工程设计方案的集成者,工作中本着周总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教导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来确保三峡工程设计方案的万无一失.同时三峡的设计也是务实的,在重大专题问题上更是实事求是,比如环境、流沙等复杂的问题等,这些实例不胜枚举.
讲严谨务实.一个单位,一个工地,形成一种精神,首先要有一批特别务实的领导和科技带头人.三峡工地就是这样.陆佑楣同志提出的“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己成了大家一致公认的三峡精神最具特点的高度概括;他提出的“双零”管理目标,简洁地概括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又是三峡建设者在已有的巨大压力下再自加压力的突出表现,也成了参建各方追求的管理目标.
三峡工程设计各专业的总工程师们一个个都是严谨务实的典型.1998年农历正月初一,左非13坝段基础验收因处理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而未通过.分管枢纽工程验收的副总工程师一大早就到了工地,力排众议,坚持原则,明确指出严重后果,这种对工程质量严谨务实的精神促使参建各方达成共识,对缺陷作了妥善处理,直至满足了设计要求.双线五级船闸金结安装的两次开工仪式上,参加仪式的设计专业负责人都在现场明确指出安装件的缺陷,要求立即返工修补,有人认为这不尽情理.但正是这种对质量问题钉是钉、铆是铆的精神,才使得我们在面对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安全鉴定专家组和即将进场的国务院二期工程枢纽验收组时,能成竹在胸,处之泰然.
作者:同在三峡理事会2009-3-1620:29回复此发言
--------------------------------------------------------------------------------
2三峡人精神
务实的领导带出了一支严谨务实的队伍,我们参加三峡建设的各家企业已经铸就了一种严谨务实的精神,这成了三峡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团结协作是工程建设的保证
面对三峡工程这样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集合众多集团的综合优势.水利水电工程只有团体冠军,这就特别需要团结协作.
三峡长达40年的勘测设计、科研、论证,每一步的前进,每一项成就和进展,每一个技术难关的攻克,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三峡选坝阶段就集中了地质部和长江委的力量.
三峡论证由水电部和长江委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组织国内各方面专家412人分组讨论.他们来自国务院17个部委、中科院12个院所、28所学校的研究部门和8个省市的专业部门及建行、总参工程兵等单位,包括40多个专业.
三峡前期科研,集国内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54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等,为三峡工程组织的任何一次论证和阶段研究,哪一次不是一次国内研究队伍的大阅兵!
要组织这样的项目或课题的研究,组织者、参加者没有一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今天开工建设以来一个接一个如期实现目标的良好局面.
三峡工程组织实施近10年,三峡工程的建设项目法人是三峡总公司,设计单位是长江委,施工中标单位是葛洲坝集团、武警水电部队、三七八联营总公司、青云公司、三联总公司等,监理单位是长江委和中南、西北、华东、东北等各大设计院.这些单位,不是系统或行业的“龙头老大”,就是高知名度的强强联合体.这些单位之间,没有上、下级管辖关系;在投标中又都是竞争的对手;但是,他们有“三峡建设者”这样一个统一的称呼.在三峡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三峡的大集体主义,其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什么?是在建设三峡过程中升华、结晶形成的“三峡精神”.参建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开运作,但他们都在自觉地维护三峡工程的声誉、形象和利益;小集体服从大集体,顾大局,识大体,为工程建设的需要,形成整体合力和团体优势.进入“三峡建设者”的行列,谁心里都明白:三峡建设的资金来自全国人民,兴建三峡的决议由全国人大作出,国务院三峡建委的主任是在职的国务院总理,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等等,国家、人民这种份量的托付,这种历史的责任,使大家自觉地走向了团结协作的最高境界——忍辱负重,牺牲自我.所以,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在这里找到了结合点,这也是“三峡精神”必然的内
在联系.
三、水利水电行业传统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三峡发扬光大
水电建设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进荒凉,成就繁华,繁华到来时,建设者们又该踏遍青山转战江河了.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水利水电行业的传统精神.
三峡工程勘测、设计、科研40年,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