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越多越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
越多越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越多越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
越多越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它们体现在很多现存的物质遗产层面,但更多的是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是在历史、艺术、宗教、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或手工艺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并曾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们是人类精神创造的天才代表作,有的算得上是世界文化的精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与先进文化建设血脉相通.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文化创新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与批判的关系.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必须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哪些是封建糟粕,哪些是民主性精华,哪些要予以批判、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鉴别和清理.凡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符合科学、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的,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予以继承和发扬,而对那些宣扬专制统治等级观念和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就必须予以清除和批判.批判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对封建糟粕予以摒弃,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才能得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兼收并蓄.
二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古为今用”.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仅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于现实,结合新的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没有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社会就不会进步,国家就不会兴旺,民族就难以复兴,优秀的文化也就会失去活力.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丰富发展,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出发,坚持立法保护与政策保护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相结合,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早日出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操作规程;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既要尽快落实组织实施的机构,又要抓好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建设,既要加大培训力度,又要鼓励和扶持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五是加强宣传教育与理论研究工作,提高整个民族的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六是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保护理念与经验,通过共同使用人力物力,实现以重新活跃非物质文化为宗旨的民族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世界记忆遗产4处.
至2003年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77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截至2003年,全世界125个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共有754处.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有遭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毁灭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仅列举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京剧中医针灸
编辑本段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有关申报单位与地区详见扩展阅读.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
(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1Ⅰ-1苗族古歌2Ⅰ-2布洛陀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4Ⅰ-4牡帕密帕5Ⅰ-5刻道6Ⅰ-6白蛇传传说7Ⅰ-7梁祝传说8Ⅰ-8孟姜女传说9Ⅰ-9董永传说10Ⅰ-10西施传说11Ⅰ-11济公传说12Ⅰ-12满族说部13Ⅰ-13河西宝卷14Ⅰ-14耿村民间故事15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16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17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18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19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20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21Ⅰ-21河间歌诗22Ⅰ-22吴歌23Ⅰ-23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