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读后感一篇.】-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陶海军的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读后感一篇.】

  《哥德巴赫猜想》读后感一篇.

1回答
2020-08-27 00:4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万军

  读后感:

  前几天,看了青年批评家李云雷的“重读《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也许文章经过岁月的沉淀,以彼时彼地来看这篇当时曾轰动一时的作品,会更客观和理性,也会更能看出它成功的原因.

  作者从徐迟的这篇报告文学所产生的巨大的轰动效应,而到90年代他所写的《来自高能粒子的信息》的反应平平.这种反差的现象,作者不是简单从艺术的角度或者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而是把它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来分析.

  《哥德巴赫猜想》写作时,是人民文学主动邀请的,这是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所做的一种思想和舆论准备.可以说是时代所需,那时正是知识分子的转型期,从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到逐渐的恢复.《哥德巴赫猜想》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心声,所以才会引起反响.

  徐迟之前曾是以诗歌而引起关注的,之后转向报告文学.但诗人的富于激情的语言结合科学的客观性,而成就了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完美的艺术,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渴求,国家对知识的重视.大环境和小环境的需要,正是它成功的原因.

  而90年代徐迟的报告文学,却反响平平.不是因为他的艺术水平的欠缺.而是当今的环境,在市场环境,消费主义,享乐观念的坏境下,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文学,科学,知识的边缘化.人们价值观念的缺失.这种种的社会环境所致的啊.

  人类社会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的向前发展,而没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由极端的追求精神需要到极端的物质追求,在追求精神建设的时候忽略了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了精神的建设,直至出现了许多问题的时候才有所警醒.所以只好由缺失而警醒而改变.这种被动的去改变,发展.有时候是走走退退再退退走走的反复过程之中.

  客观而理性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也悟出了许多人生,社会的道理.

2020-08-27 00:52:0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