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派思想是什么.-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书印的问题

  道家学派思想是什么.

  道家学派思想是什么.

1回答
2020-08-25 03:16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国权

  道家思想的介绍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佛教传我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过程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给予了道最高的评价.

  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国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代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中国主流思想.

  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先秦各家内,一般都可以区分出众多派别,道家不例外.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种,933篇,们大多作于先秦时期.

  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会于两者中.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

  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著有无神论作品《论衡》,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

  在西方,道家与道教被统称为Taois,以Religious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西方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道家对生命的观点

  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而达到长寿不死,“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或从考察养生学源流的角度说:“寿命的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技术是及其重要的”.但他也同样认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道家迷恋于肌肉坚实、肤色丰美的青春,他们相信可以找到能够用以遏制衰老过程或返老还童的技术.”可见,李约瑟乃至许多科学史家都自然而然地将追求不死成仙的思想和服食、导引、房中、行气等各种具体养生方法的起源归之于道家和道家思想体系.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先秦道家对于“寿命生死”问题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上述观点并非道家宗旨.在《老子》中,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人的寿命生死问题,但从其一切均不得违反自然规律的宗旨观之,是不可能相信长生不死的,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而成书于其后的《庄子》,对于生死乃自然规律这一点,则有较明确的说明,如:“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死生,命也.”“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在《庄子》借寓言、故事阐发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中,虽然提到寿限“上及有虞,下及五伯”的彭祖;在南伯子葵与女偊的对话中有“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肩吾闻于接舆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⑩]等等,但不能将这些描述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不死的例证.因为道家引用这些故事传闻,目的在于说明凡事不可刻意追求,即所谓“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在,则世奚足为哉”.另外,《庄子》在以封人与尧之名写成的对话中,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道家“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方为“真人”的思想: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类似的言词还有许多,但均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先秦道家作为一种富含哲学内容的思想体系,不仅原本不存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而且与这种思想还是相互对立的.道家关于养形不足以存生的见解,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关于生命现象的阐说,并不仅仅在于要人们懂得追求不死成仙的荒谬,而更重要的是借助“死生”这一最能反映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事实,去说明自然规律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宗旨.

  道家是主张“保身”的,但这一概念同样不包含追求长寿的含义.《庄子》曾以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而子州支伯却以“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却之,和子华子以“两臂重于天下”劝昭僖侯莫争邻国之地等事例,说明“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不可“见利轻亡其身”[14]的价值观念.

  若参之以《韩非子·显学》中有关“身”与“寿”的议论,则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别:

  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今上尊贵轻物而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

  尽管在言及“保身”思想时,必须要考虑到杨朱学派的影响,以及《庄子》外篇、杂篇的一些内容是否出于后学之手等问题,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无论是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贵身”,原本都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阐发.至于说杨朱后学与道家后学如何将这种身与天下孰轻孰重的价值观念改造成清心寡欲、长生久视的养生理论,则将在后面讨论.

  道家的养生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

2020-08-25 03:18:4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