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城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筑城技术方面,
(25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高级形式。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城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发展五十年来可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各省、市、县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1949年城镇人口5765万人,到1960年增加到13073万人;设市城市从136个增加到199个。第二阶段60-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人口增加仅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城镇人口从1960年的13073万人,1977年增加到16669万人。第三阶段80-90年代,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00年,我国设市城市从1980年223个增加到663个;建镇从2874个增加到19780个;城镇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45844万人,这是我国城镇化迅速持续发展的20年。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展望》
材料三 在“乡村中国”向“城镇中国”华丽转身过程上,城镇化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城镇化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收入相对富裕,且城镇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明显较少,却又城镇化率较低,应是未来城镇化重点。城镇化也不仅仅只应是简单的进城居住,……涉及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比速度和规模更值得我们提倡的,应是城镇化的质量。
——某网站博客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点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建国后我国不同阶段城镇化的概况及出现的原因?(12分)
(3)概括材料三“潜在的危险”有哪些表现?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6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当前城镇化的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