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中国的月亮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的月亮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也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屋子里的那些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的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城都映着月亮。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没有了吧。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幕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很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沁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师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词,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沙”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中国的月亮”与“科学月亮”的区别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解释第二段中画横线的文字的意思,简要回答。
“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屋子里的那些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科学时代涤荡了神话传说,人类对月亮的情感将重新改写,对此现代教育潜伏着危机,让人深感忧虑。
B.历史的原因和月亮自身的特点,使月亮成为别具魅力的审美对象,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它的灵性是人类赋予的。
C.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倚重古老的神话,在太空中造就了一轮生命不朽的月亮,因此,“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
D.文中引用的唐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