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代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扬州访汪辰-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吕骎的问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代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扬州访汪辰初钱澄初①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扬州访汪辰初

  钱澄初①

  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1回答
2020-09-05 14:1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孝春

  (1)分析意象的作用,要结合诗句,这两个意象所在的诗句是第二联“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这两句是写景,写汪辰初的隐居环境.结合注释,这里是以“草”“花”来抒写昔盛今衰之情,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关桥乍泊旋相访”,写出寻访好友的急切;“问遍扬州识者疏”,寻访不着的失落;“笑啼同是再生余”,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

  答案:

  (1)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2分)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3分)

  (2)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2分)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2分)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2分)

  赏析:

  这首诗就是康熙二十二年癸末,扬春三月“江城花满”时,钱到扬州拜访汪辰初后写的.全诗恰如一幅市井风情画、一篇沧海友情诗.全诗详尽叙述了钱来扬州寻访老友的经历:苍凉陈旧的水西门码头船刚刚停稳,一位老人便急不可耐地上岸打探友人,迫切之情溢于言外.然而,问遍扬州,识得汪辰初其人的,几乎没有.可见汪辰初晦迹深隐,一般人并不知晓.说识者疏,不等于连一个人也不知道,终究还是有线索的.因此,经过耐心的探访,在“市井草深”的小“巷”中,寻到了汪家并从紧闭的门居领略到汪辰初的隐藏之深.这里,作者并没有引用如杜甫《客去》所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话头,径说“僮惊客到”.作者的叩门而入,难懂的蛮语,着实惊动了门僮,暗示了主人是南明旧臣之故而经常提心吊胆的日子.即便如此,主人在家仍在写一部南明抗清的史书以示后人,也就是将汉民族遗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代.作者在结语处写道二人均年事已高,一为七十一逾八十.由于相差十岁,作者对主人以兄事之,道出久别重逢之感慨之欢乐,啼出同经患难,故国亡灭的悲痛、九死余生的感受,读来,倍感亲切.

2020-09-05 14:18: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