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轴线上建筑布局的景观序列分析~-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耿丽清的问题

  颐和园中轴线上建筑布局的景观序列分析~

  颐和园中轴线上建筑布局的景观序列分析~

2回答
2019-05-12 18:41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韩玉启

  主要景区

  万寿山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东宫门

  仁寿殿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玉澜堂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大戏楼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佛香阁

  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

2019-05-12 18:45:51
耿丽清

  好吧~虽然很长~但还是谢谢你~

2019-05-12 18:47:0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