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白晨光的问题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其后贯高、田叔、朱家、郭解辈,徇人刻己,然诺不欺,以立名节。驯至东汉,其风益盛。……然举世以此相尚,故国家缓急之际,尚有可恃以搘拄倾危。

  所谓高门大族者,……为兴朝佐命,以自保其家世,虽朝市革易,而我之门第如故,以是为世家大族,迥异于庶姓而已。此江左风会习尚之极弊也。

  盖明中叶以后,士大夫趋权附势,久已相习成风,黠者献媚,次亦迫于避祸,而不敢独立崖岸,此亦可以观风会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士大夫节其饮食衣服以导下,而风俗端矣。风俗端,则四民始有序矣。四民序,而士大夫亦益尊矣。

  重廉耻之士,风俗所转移也。……然则廉耻何以重?曰士不敢慕风流而已矣。廉耻之道何以峻?曰士不敢饰中庸以欺世而已矣。……居今日而欲救风俗之弊、性情之失,则修廉耻之时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补遗•服食论》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风俗的变迁并概括风俗的特点,说明风俗对社会统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士、民、风俗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风俗改良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端正社会风气?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社会风俗变化的因素。

1回答
2020-09-18 19:58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侯玲

  (1)第一小问的变迁,依据材料一“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然诺不欺,以立名节”、“驯至东汉,其风益盛”、“以自保其家世”、“士大夫趋权附势,久已相习成风,黠者献媚”可以得出战国重义气;西汉重名节;东汉尚名节、重然诺;魏晋重门阀(只关心家族利益,不顾及国家安危);明朝官僚攀附权贵之风盛行.

  第二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和第一小问的回答可以得出时代性、相对稳定性.

  第三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从风俗变化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说明,即良好的社会风气促成朝代兴盛、政权巩固;不良的风气导致政权统治腐败.

  (2)第一小问的关键,依据材料二“士大夫节其饮食衣服以导下,而风俗端矣.风俗端,则四民始有序矣.四民序,而士大夫亦益尊矣.重廉耻之士,风俗所转移也”可以得出士大夫引领端正风俗,则民众各安其分,民众安分则凸显士大夫的地位尊崇;士大夫是否重廉耻.

  第二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曰士不敢慕风流而已矣.廉耻之道何以峻?曰士不敢饰中庸以欺世而已矣.…居今日而欲救风俗之弊、性情之失,则修廉耻之时也”可以得出士大夫应该抵制“慕风流”、“饰中庸”等不良风气.

  (3)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影响社会风俗变化的因素有政治制度;经济的发展;吏治是否清明;精英阶层的倡导;价值观念的变化.

  故答案为:

  (1)变迁:战国重义气;西汉重名节;东汉尚名节、重然诺;魏晋重门阀(只关心家族利益,不顾及国家安危);明朝官僚攀附权贵之风盛行.

  特点:时代性、相对稳定性.

  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促成朝代兴盛、政权巩固;不良的风气导致政权统治腐败.

  (2)关系:士大夫引领端正风俗,则民众各安其分,民众安分则凸显士大夫的地位尊崇.士大夫是否重廉耻.

  措施:士大夫应该抵制“慕风流”、“饰中庸”等不良风气.

  (3)因素:政治制度;经济的发展;吏治是否清明;精英阶层的倡导;价值观念的变化.

2020-09-18 20:00:54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