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你的担心,明白你的感受:
我记得我转过一篇文章它是这样说的:
转一个写得浅白一点的关于"阿斯伯格"的贴子:
阿斯伯格综合症,早於 1940 年代,奧地利兒童精神科醫生亞氏保加 (Hans Asperger) 在他的診所接觸到一些在與人相處和溝通上都有顯著困難的兒童,他發現他們的行為特徵都很類似,於是,他於 1944 年首次就此課題發表論文,而此症後來亦以其姓氏命名為「亞氏保加症」 (Asperger Syndrome) 。
可是,當時他的論文並沒有在醫學界引起很大影響,直至 90 年代,「亞氏保加症」才漸漸為人所認識,而有關這些兒童的研究亦隨之增長。
关于阿斯伯格的行为干预:
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重点是对社交技能的训练,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行为问题的控制等方面,
训练矫正一般来说采用四个步骤来完成:
1.区别不同的社会交往信号,孩子通过训练,学会辨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及形体语言.
2.理解这些交往信号的含义,家长教导孩子懂得不同的社会信号背后的不同意思.
3.教孩子学会自己发出社会信号,引导孩子根据这些信号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及形体语言.
4.在实际的社交场合应用这些社会信号.
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孩子往往是会有侵犯和破坏性的行为,但他们之所以有这些行为,并非是因为期望他人倒霉和财产上的遭难,而是由于他们在社会意识方面存在着障碍,很难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因此,行为干预以功能分析方法为前提,也就是说,要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的深层意义有所理解,然后用治本的原理去控制那些影响行为的因素.
最后,无论孩子是怎样的特殊,我们都不要放弃他们.也别让什么症这种字眼蒙蔽了我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