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材料二:孟子所处的时代,各大国的国君都已称王。他虽然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他认为无论哪一国的国王,只要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就可以取周王而代之,成为全国的“共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孔子“正名”思想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孟子的思想较孔子有何实质性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