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前的问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完满分

1回答
2020-09-22 17:3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饶敏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

  (1)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尚贤才异能,即鼓励人民竟相"成名",它促使社会人群分化特化,使社会偏离混沌无名态."不尚贤"是不鼓励社会人群的分化特化而使社会安守于混沌无名的举措.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贵难得之货"即看重稀贵之物,它使社会已形紧张的稀缺资源的供应更趋紧张.资源供应的过分紧张促使人民频繁地触犯社会通行的游戏规则而为盗."不贵难得之货"就是要求统治者不去加剧资源供应的紧张局势,不去追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的代价才可以换取的奢侈生活.老子的把人民为盗与社会资源供应的紧张相联系的思想被韩非子所继承发挥.

  (3)虚其心:系统的主控中心即"心"."虚其心"即去除系统中起主控作用的各种成见.在老子道论中,绝圣弃智,以及弱化统治者的主控权能等主张都属于"虚心"之举.

  (4)实其腹:"腹"借喻行为体的维生功能.从事于基本的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即"实其腹".

  (5)弱其志:即软化行为体的犟执性趋求.

  (6)强其骨:"骨"喻指系统的基本支架,"强其骨"即提高行为体的自立自足能力.

  (7)无知无欲:"虚心"则"无知","弱志"则"无欲"."使民无知无欲"义即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8)智者:智,如日之知,一定社会时期对大众具有“普照”作用的权威成见.智者,社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成见权威.

  (9)为无为:在此乃针对社会整体而言.对社会整体来说,"为无为"是指不多作人为的社会塑造,或某种"主义"的固执维持,不促使社会人群的分化特化,从而使社会长保混沌无名所具有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随遇自然的任运取态能力的意思.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评析】

  本章提出了一系列使人群社会回复到混沌无名的施政准则.老子认为这样做可以使社会获得全面的治理.这样就定下了道论将把它对一般行为体的普遍考察推行贯彻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基调.

2020-09-22 17:34:3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