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跑偏了,我不是说你错了或者你的理念有问题。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养孩子,每个大学都不教这些东西,想从父母那里学吧,他们也忘了。所以,每个父母在养孩子上都踌躇满志的,其架势不亚于设计一个自己拿手的作品。而现实是每个家长的经验、文化价值和教养期望都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就容易走弯路。小弯儿是无所谓的,大弯虽然少,但比较有辐射量。因为你没有第二次改或者从头再来的机会了。
其实我在和大家探讨孩子教养时,我也很心虚的。虽然我是学发展心理的,但教材里面讲的不是这些喂饭和换尿布的技术,更多地得益于我比你早几天养孩子。所以网络这个形式很好,能分享自己的养育经验,别人也好借鉴。
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和窍门是无国界的,是可以有效迁移的。但观念这个玩意儿真的是忽悠人的,接触有风险。每次我看到论坛中有人贩卖这些进口货时,我就想——这个人真的会是有孩子的人?这个人真的会是对孩子有投入的人?这个妈妈的身上真的被宝宝拉过屎...
扯远了,回来。
1、挫折教育这个坑(是坑而不是沟)
别人挖的,自己掉进去了还继续挖的坑人的坑。
这个说法为什么这么流行?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这个社会比以前任何朝代在对后人的指责上都鲜明和无忌,我们现在有话语权的人总是感觉X0后的脆弱和担不得委屈,其实这个过程正显示出话语者的脆弱和担不得委屈。你可能是80后,肯定也有60的人在说你脆弱和不经事,但社会不还是在你们这些人的手下发展和壮大起来了吗?每个人都会从媳妇熬成婆婆,这个担忧永远会持续下去。
对社会人的不满,不能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她虽然易感好哭,这不是她的本性,是本能,是一种诉求表达或者撒娇的形式。这方面我不主张大家都改变什么来控制它的发生,毕竟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表达方式,过几年就不会这样了。而且引发的原因大部分是大人的过度满足造成的,这没有什么错。没有钱的人给孩子做个木马玩,稍有钱的给孩子买个好孩子童车,再多一点的就买个小跑。孩子的体能渐次降低,但我们不能追求都动手给孩子做木马,最中庸和保险的就是买个好孩子童车。
哭自己的,让别人永远找不着调儿!
2、关于自信心
哈哈,这个也是当前最流行且最有歧义的词汇了,我经常就此说,这里就略去一万字了。
孩子已经说对了,而你这个时候又质疑,那孩子绝对是糊涂了。尤其是她刚学会一个技能或者算法的时候。你也太能折磨孩子了,还有这么玩的呀。
什么是骄傲呀,就是自恃能力比别人强,血压比别人高。还公主,你童话书看多了。
骄傲需要能力和经验作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些那是骄傲不起来的。如果你想得到一个骄傲的公主,我感觉必备的条件是:孩子有一个相对好的长相,有两个绝对社会地位和黑白通吃的父母(李刚是单一的,不行的)。你看这些是不是都不需要培养?所以培养公主一说是伪命题。自己好好干吧,有了这个什么都有了。
3、关于表扬
表扬那些进步的,而且是事后表扬。在对那些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方面也可以事先铺垫一些表扬。
表扬这个东西很类似咖啡,多了会导致咖啡因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