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一的人物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尊重人,肯定人性,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冲破了封建教会的束缚,并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艺术杰作.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成功解决了动力问题,.人类也进入了蒸汽时代.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探索的过程是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即器物阶段,由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第二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政治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主共和,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三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武器,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肯定了西方文化.在尝试努力之后,转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终于找到了救治中国的救命良方,实现了国家民族的新生.
(3)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可知,在向西方学习过程是那么的艰难,经历了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层面,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在被压迫被奴役的主动求变,才最终没有亡国.而这样的过程与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的近代化的历程是相反的.它先是进行了思想层面的解放,为制度变革制造了强大的舆论准备,然后制度的变革又为器物的革命准备了政治前提条件,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也成就了英国几百年的霸业.
(4)从中英两国的发展来看,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由于当时中国全面的落后,所以又想到要革新政治,又不行后,意识到我们思想的陈旧才要求解放思想.而英国则是顺应经济的发展,完成了政治变革,解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再发过来推动经济的变革.任何国家的都要立足本国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或方式.
故答案为:
(1)图一:人文主义;图二:君主立宪制;图三:瓦特.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特点:由先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
(4)关键因素:国情(或生产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