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4年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讲到民生主义定义,有三处值得注意。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摘编自《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能只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标志所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只能导致“一方是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方是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生产资料公有制能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成果惠及每个人。
——摘编自《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和具体做法。(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内涵。(4分)
(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邓小平的富民理论实践的结果有何不同?原因如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