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邓一鸣的问题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问题

  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1回答
2020-09-26 09:0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毛永捷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观点概括:陈旭麓先生认为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苦难,产生消极影响,更促进了新生产方式的诞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标志.

  观点论证:要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工业文明的传播等方面论证

  ①自然经济解体(即旧生产方式的逐步解体)给社会带来苦难:19世纪40年代开始,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难以维持生计,产生痛苦和迷惘,也造成社会动荡.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即新生产方式的破土而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的诞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产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中国不断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③总结:新生产方式取代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代表历史发展潮流,所以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近代化带来的利才是历史的主题.

2020-09-26 09:12:07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