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孙志英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自南宋《梦梁录》

  材料二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利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摘自(日)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唐宋是同质社会,都以自然经济立国……但宋代工商业特别是城市经济和海外贸易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以自晚唐以降,契约租佃经济取代中古田制经济;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加速向长江流域、特别是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期运行在大陆帝国轨道上的汉唐王朝至宋代开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海洋发展的趋势。工商业文明因子的生长和向海洋发展路向的出现,相对于农业文明来说,都是与自然经济对立的异质因素。

  ——摘自葛金芳《同质社会论》

  材料三內藤的唐宋变革论是从西方文明史观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唐宋之间的变革。

  ——摘自(日)葭森健介《唐宋变革论成立的背景》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

  (2)材料二中,两位学者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相同依据是什么?此外,內藤湖南还提出了哪些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空间变革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1回答
2020-09-28 12:4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陈朱管

  (1)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相同依据:由自然实物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或“封闭性的自然经济向开放性的商品经济过渡”也可得分)其他依据:①官吏位置由贵族把持变为机会均等(答出“从配合庶民方式变为机会均等”也可得分);②文学艺术由贵族文化变为庶民文化(答出“文学由注重形式转变为自己发挥”也可得分)(3)都城空间变革:由封闭性的坊市制向开放性的街市制转变。社会生活: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唐朝和宋朝市的发展。第(1)问关键信息:“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唐朝对市经营的时间有严格限制;“夜市直至三更尽”“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说明宋朝出现夜市,坊(居民区)中也有市。归纳这些变化即得出主要变化。第(2)问中两段材料都论及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前者为了论证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还列举其他观点,将“其次”“再次”后的相关信息归纳即得。第(3)问结合(1)中的观点: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归纳出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材料二中“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说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需要的新文学形式出现,趋向世俗化。

2020-09-28 12:52:3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