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清平乐》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什么表现手法或-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秦向南的问题

  李清照《清平乐》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什么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急需!

  李清照《清平乐》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写这首诗?有什么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急需!

1回答
2020-10-01 01:52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齐昕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题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从往昔赏梅写起,以今日怜梅收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境遇,表现了身世飘零的不幸,寄托着深沉的家国之忧,思想内容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深广.

  清平乐(年年雪里)词意图廖松岗绘

  句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

  鉴赏一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鉴赏二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

2020-10-01 01:56:3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