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海关统计显示,我国文化产品目的地已遍布全球约220个国家和地区,亚非拉市场成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新的增长点。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文化产品1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我国对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文化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3%、62.1%和1.2倍,上述三地合计出口比重已占到40%以上。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8分)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