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黄松清的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1回答
2019-06-16 00:44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黄镭

  《什么是周长》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使达到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天,小蚂蚁来到一所小学,很想见识见识小学生怎样上数学课,老师送它一片树叶……请看大屏幕,它是怎样与树叶交朋友的。

  课件演示: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动画情节。

  引导观察,建立认知:(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小蚂蚁是怎样走的?你能像小蚂蚁一样,用你的手指在沿着数学课本的轮廓“指一指”吗?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1、画一画,描一描

  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树叶,有兴趣吗?

  描一描:这片树叶的边线,OK?

  (学生们动手操作)

  思考:你打算用什么办法?

  提示:边画边想,从哪里开始画,画到哪里结束?

  (画完之后,利用课件动画展示画边线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这片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

  小蚂蚁说(课件实现):“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他的话中哪个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过渡:你能画出树叶的一周,也一定能画出下面这些图形的一周。

  课件出示:45页练一练第1题,再另外增加几幅图,如

  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用我们刚才画树叶一周的方法,来画这些图形的一周?开始吧……

  (学生动手画一画图形的边线。画完之后,利用课件演示画边线的动态过程。)

  2、试一试,说一说

  引导观察:所描出的图形边线

  摸一摸:数学课本一周的边线。

  试一试:给这些边线起个名字?

  学生各抒己见。

  选一选:哪个更确切?(举手表决)

  参照选择结果,引导分析,确定概念(周长)。

  学生举例:从我们身边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是周长……

  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让不同学生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辩一辩,论一论

  演示:将一根铁丝折成三角形的框架

  说一说:它的周长在哪儿?

  指名学生上台指出。

  演示:把铁丝的接头放开

  质疑: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鼓励组员补充)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指名学生上台板书,齐读两遍)

  列举:你熟悉的图形中,哪些有周长,那些没有?

  (三)实际测量,深化理解

  1、量一量

  刚才我们画周长、摸周长,看来周长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做裤子时,裁缝要量一量腰的一周有多长,也就是腰围。

  猜一猜:老师的腰围,看看谁的眼力最好?(指名学生板书记录)

  部分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教师适时指导方法

  估一估:自己的腰围

  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2、算一算(45页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

  算一算:这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吗?长方形、梯形的周长呢?

  启发: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将图形各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图形的周长。

  (四)闯关游戏,巩固认识大家已经初步感知了什么是周长,愿意参加“过三关”游戏吗?(课件出示45页练一练第3题)

  分组讨论: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五)完善认识,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由动画引入本节课,正投学生之所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整节课起了个好头。通过观察蚂蚁三次爬树叶的过程,学生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铺平了道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的迫切欲望。

  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使孩子们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在画一画,摸一摸的活动中感悟周长的含义,变“老师讲授、学生接受”为“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引导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

  帮助学生近一步掌握画边线的正确方法。图、文、声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并顺利过渡到下面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订正纠错、达成共识,了解基本图形的周长。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课堂活动的民主。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辩论分析,弄清周长的特定对象是封闭图形。启发思考。在交流中深化认知。培养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举一反三,深化理解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和它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探索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使孩子们各尽所能。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上,在动感的实践活动中,使孩子们把所学的抽象知识积极主动的转化为“真正的理解”。

  自我检验,掌握测量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通过互相补充,不断完善,深化理解。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播放,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了组合图形的周长这一难点。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连

2019-06-16 00:48:26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