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无韵之《离骚》①太史公发愤而著的《史记》,除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就之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作为史书而具有空前绝后的强烈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无韵之《离骚》
①太史公发愤而著的《史记》,除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就之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作为史书而具有空前绝后的强烈的抒情性。韩兆琦指出《史记》是一首壮烈的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首饱含着作者全部血泪的悲愤诗。
②年少漫游天下广泛接触下层社会的生活经历,“李陵之祸”的坎坷遭遇,“成一家之言”的宏伟抱负,对屈骚创作精神以及对孔子《春秋》编写体例的自觉认同和高度发扬,发愤著书以雪耻辱、舒愤懑、显名声的内在动力等因素,遂汇合交融为五十余万言的《史记》。
③太史公把自己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深深地渗透或倾泻在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议论中,他的感情往往伴随传中人物的行事、命运而起伏跳动,流露于字里行间,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④《史记》的抒情有下面几种情况。
⑤一是在传文中通过直接倾泻的方式抒发感情。如《屈原贾生列传》对屈原及其《离骚》的饱含激情的议论,感情浓烈,可与抒情诗歌媲美。难怪有人说:通篇多用虚笔,以抑郁难遏之气,写怀才不遇之感,哪里只是屈原和贾谊的合传,真可以看作是屈原、贾谊、司马迁三人的合传啊。
⑥二是________。
⑦如《李将军列传》写李广军事才能之高与人品之优,在有关事例的详细叙述中已经寄寓了心向往之的崇敬之情,此外,还不时通过别人,甚至包括敌方的评价及其反应来进一步简洁地点染这种感情。
⑧《魏公子列传》在叙述信陵君礼贤下士等事迹时,用一百四十七个“公子”称之,其亲切的态度,赞叹钦佩的感情,溢于言表。
⑨三是通过“太史公曰”的形式抒情。“太史公曰”继承了《左传》“君子曰”的形式,是司马迁站出来公开发表评论,以后史家承之。《史记》“太史公曰”多置于篇末,重点是褒贬人物,表达爱憎,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⑩司马迁写人叙事紧紧围绕具体内容表达的需要和主体情绪的发展而运笔,文随意转,富于变化,千姿百态,准确传神,如长河深谷,探之无穷,揽之不竭。这些文字皆能以情动人,除了不分行不押韵外,在性质上与《离骚》相通。鲁迅强调《史记》的发愤抒情、以情为文的独特价值时说《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选自卞孝萱、王琳《司马迁与〈史记〉》,有改动)
1.第二段列举了促使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多种因素。下面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请补充完整。(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①熟悉下层社会 ②________
③胸怀宏伟抱负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第五段提到有人说《屈原贾生列传》可以看作是屈原、贾谊、司马迁三人的合传,请简析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第七、八两段内容,推测《史记》的第二种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予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管晏列传》)
(1)本节文字可以印证《无韵之〈离骚〉》中所说的三种抒情方式的哪一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任安书》里司马迁说自己下狱受刑时“家贫,货财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请结合这些文字,探讨司马迁借管仲之口,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孰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