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巳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 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材料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 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吨436815吨30000吨199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2%7%9%40%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 (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什么?并归纳这一 “发展战略”实施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