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0……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0……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1985年中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休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拙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