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胡玉清的问题

  《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

  《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

1回答
2020-10-21 00:5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曹晓梅

  [《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作者:尹蕙苓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面对着这样厚重的一部《北京西城文化史》,我感到自己应该认真地读一读,因为我生在西城、长在西城,至今仍居住在西城,西城给了我一切,《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1947年9月的一天,我出生在北大医院产房,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严仁英大夫把我接到这个世界上来.姥姥把我抱了回去,我在姥姥的身边长大.姥姥的家在北闹市口10号,1951年的一天,姥姥把我收拾打扮整齐就领我走出了家门.走到街上,姥姥叫了一辆三轮车,对车夫说:"我们去石驸马桥."就在那一天,我考上了坐落在克勤郡王府后院的私立昭慧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王府的前院是私立的昭慧小学,幼儿园和小学都是熊希龄先生办的,他曾任北洋政府副总理、世界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做了许多慈善事业,"昭慧"是他在母亲和妻子名字中各取了一字组成.后来幼儿园和小学都改为公立,幼儿园叫做"石驸马大街幼儿园",小学则叫做"石驸马大街第二小学".1954年我七岁了,我和幼儿园的许多同学一起考入了"石驸马二小".在小学里我除了学习语文算术,还学习唱歌跳舞、劳作手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工厂、游览公园…我们学校的学生里有马连良先生的孙子马伟民,还有侯耀华和侯耀文兄弟俩.每逢年节开联欢会,马伟民唱京剧,侯氏兄弟说相声,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上幼儿园和小学的那几年,克勤郡王府内就是我的乐园.1960年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女八中,女八中也坐落在石驸马大街上,它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西城文化史》第55页就提到了这所学校,并在第283和284页上对这所学校有着详细的介绍.我进入女八中时,正值王震将军的夫人王季青任校长,她是一位负责任的教育家,她说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办好一所学校.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认为,要把学校搞好,首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师,她把那些学识渊博,但当时被错划为右派或政治上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才招聘到我们学校来,为我们的数理化、汉语、外语…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读后感《《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十几年里都没离开石驸马大街,我在这里接受的教育、学到的知识,让我受用至今.我爷爷家在赵登禹路西侧的后抄手胡同4号,我长大一些了就常常自己来看望爷爷.有一次,天气晴朗,爷爷带我去北海公园,我们从一条胡同里穿行,走着走着我无意中一抬头,看见了北海的白塔,我就喊起来:"爷爷!我看见白塔了!"爷爷笑着说:"你再往后看看."我转过身来一看,啊,又是一座白塔矗立在我眼前--这是白塔寺的白塔.爷爷说:"这条胡同多好啊,一头一座白塔,全北京再也找不出第二条这样的胡同了."我也高兴得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会儿往前看看,一会儿往后看看.那时候,让我这个才十岁的小姑娘万万想不到的是,我未来的婆婆就住在这里.这条胡同原先叫礼路胡同,现在叫西四北头条.《北京西城文化史》第137页上对西四北的头条至八条都有介绍,但是没人提到在西四北头条能望见北海的白塔和妙应寺的白塔,真令我失望.1966年我高中毕业了,"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我在女八中又滞留了两年多,于1968年12月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离开了北京,告别了西城,也告别了亲爱的石驸马大街.1997年,我从工厂退休又回到了北京,住在婆婆的老房子里,每日进进出出,只要一看到白塔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几年,周围的老街坊老邻居有很多人搬进了高楼大厦离开了这里,他们的离去,带走了一部分西城的文化.我们仍在这里居住的老人,再过些年也要被大自然所淘汰,我们的离去也将要带走一部分西城的文化.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涌入首都的外乡人,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在这里经商,他们的子女在这里读书,他们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眼界开阔、头脑灵活、吃苦耐劳…他们总有一天要成为西城的主人,他们将要续写西城的文化,西城的文化史上也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北京西城文化史》第9页上说:"北京地区历史上是移民之乡,北京城区历史上更是移民之城."改革开放又促成了一次全国范围的移民之举--历史就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现在我的丈夫在展览路医院工作,儿子在西城区环保局,我自己这几年一直参加西城区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全家每个人都在为西城文化,为文化兴区尽着我们的一份力量.这是五十四年前幼儿园的毕业照,第五排左起第六人是我,第一排右起第六人是侯耀华.六十年前我与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在后抄手胡同4号院内.〔《北京西城文化史》读后感2-阅读《北京西城文化史》所想到的〕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020-10-21 00:58:25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