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底是谁说的?正确答案是荀子(高考题目-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梁平凡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底是谁说的?正确答案是荀子(高考题目),史料就是这段话,但这里怎么跟孔子扯上关系了呢?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底是谁说的?

  正确答案是荀子(高考题目),史料就是这段话,但这里怎么跟孔子扯上关系了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

  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10回答
2020-10-20 17:43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孙傲冰

  你不是已经回答了么〉

2020-10-20 17:44:31
李金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一次,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说:“一个人的智慧到底有限,君王若多听各方面意见,就明智;若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列举了历史上尧、舜等名君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昏君的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们想蒙蔽他也就做不到了。”太宗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并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隋朝皇室与唐皇室有亲戚关系,唐太宗对隋在很短的时间里亡国的历史记忆犹新。有一次,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对左右大臣们说:“隋炀帝这个人,学识渊博,也懂得尧、舜好,夏桀和殷纣王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那么荒唐广魏征接口道:“一个皇帝光靠聪明和学识渊博还不行,还应该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越来越糊涂,就自行灭亡了。”

  魏征乘机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并引用《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君喻舟,以民比水,劝太宗体恤民众。

2020-10-20 17:49:11
孙云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说的没错。原文见《荀子.哀公》篇。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既然是儒家的,当然也是孔子的后继者了。

  其实以前的古人也很喜欢把自己的话套在前代的伟人身上,来使得自己的话使人信服。“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原是荀子自己说的,但为了使人信服,他当然会把他套在孔子身上了。

  当然,也不排除孔子真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后世不知道。

2020-10-20 17:52:18
裴纺霞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也就是说最早表达这个意思的孔子,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是荀子总结提炼出的。

2020-10-20 17:53:21
马长林

  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

2020-10-20 17:54:14
林志浩

  太宗皇帝说的

2020-10-20 17:55:49
程善美

  唐太宗李世民

2020-10-20 17:59:30
崔建双

  荀子...

2020-10-20 18:03:29
何立明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荀子说的

2020-10-20 18:06:12
金熠

  唐太宗李世民

2020-10-20 18:10:48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