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乌孙国的发展简历!他们是现在什么人的祖先,在哪里生活?
想问下乌孙国的发展简历!他们是现在什么人的祖先,在哪里生活?
想问下乌孙国的发展简历!他们是现在什么人的祖先,在哪里生活?
想问下乌孙国的发展简历!他们是现在什么人的祖先,在哪里生活?
乌孙,是今天伊犁哈萨克族的祖源之一.居住在伊列河(今名伊犁河)流域到玛纳斯河一带.当时,它是西域最强大的部落.大约有六十三万人口,秸兵十八万;乌孙的南面与天山以南的城郭诸国相邻,西边是大宛;西北是康居,东接车师.在由东到北的漫长边缘上,被强邻匈奴盘据着.匈奴奴隶主军事反动统治集团象一条多头的毒蛇,也横卧在汉朝的北部.每当秋高马肥的季节,匈奴人就挥鞭执戈,南侵西掠,烟飞尘滚,如入无人之境.
1.民族
其族属向有数说,比较重要的为:匈奴族说.此说强调乌孙“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但乌孙王室始终与匈奴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有时亦兵戎相见,突厥族说.主此说者有俄国突厥语学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榎一雄诸氏.所持理由,一是乌孙与突厥开国始祖的传说均与狼有关;二是乌孙称国王为昆莫或昆弥,王族贵人的名字多以“靡”字收尾,以及见于记录的少数乌孙语均属于突厥语族;三是突厥阿史那氏系乌孙的后裔;四是乌孙分布的区域恰为后来突厥族兴起的基地.东伊朗族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一些考古学家以A.H.伯恩什坦为代表认为乌孙很可能属于东伊朗族.特别是从50年代起,苏联考古学界有更多的学者认为乌孙是东伊朗族塞卡人(即中国史籍中的塞种,亦称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与乌孙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两个阶段.乌孙于西汉初期至南北朝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带,国都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南岸,另说在纳林河畔.
2.乌孙简史
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前174在位)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西迁时间另有两说:一说为公元前3世纪末;一说为公元前174~前161匈奴老上单于时),至伊犁河流域,赶走久在当地游牧的塞人.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遂步塞人后尘亦南迁大夏境内(另说约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塞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便放弃了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人、月氏人一道游牧.
乌孙昆莫猎骄靡感念匈奴单于救护自己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因此当张骞奉汉武帝命前来向他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他曾坚决谢绝,可是在他了解到汉朝国富兵强以后,又愿与汉朝联姻,得藉汉朝以自重.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以宗室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下嫁昆莫,赠送甚丰.匈奴听到乌孙与汉朝联姻以后,亦遣女与昆莫成婚.昆莫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匈奴尚左.昆莫左胡妇而右细君,显然是因为他仍畏惧匈奴的缘故.乌孙族有这样的习俗:妇女可以改嫁丈夫的兄弟、子孙或其它亲属.细君为人懦弱,年事已高的昆莫出于善意,劝她改嫁他的孙子军须靡.细君上书请示汉朝皇帝,汉廷为了实现与乌孙合力对付匈奴,命其遵照乌孙习俗行事.细君与军须靡成婚后,生一女,不久病逝.汉又遣楚王刘戊之孙女解懮与军须靡成婚.解懮公主生性泼辣,决意为完成汉与乌孙合力制服匈奴的使命效力.昆莫死,军须靡立.军须靡继位以前也娶过一位匈奴女,生子泥靡尚幼,而军须靡病危,遗嘱由其叔父之子翁归靡摄政,等到泥靡年长立为昆弥.翁归靡摄政后,号肥王,解懮又与肥王成婚,生有三子二女,长子名元贵靡.
汉武帝元狩二、三年间(公元前121~前120),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陇西一带大破匈奴,匈奴浑邪王投降,陇西地空.前121~前111年间,汉武帝在陇西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与此同时,乌孙的领土也向东扩张到今新疆呼图壁河流域.在汉朝与乌孙步步进逼的情况下,匈奴联合车师后国先向乌孙进攻.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因解懮公主与昆弥翁归靡遣使上书,热望汉朝出兵以救乌孙.汉发兵15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季,匈奴单于自率数万骑兵进攻乌孙.遇到天降大雪,一日深丈余,人、畜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公元前70~前69年,丁零、乌桓、乌孙乘机由北、东、西三面进攻匈奴,匈奴人民死亡十分之三,畜产损失二分之一,从此大见衰弱,属国瓦解.汉武帝派张骞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画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经营,终获成功.乌孙昆弥翁归靡深感汉恩,拟立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并希望他也能娶一位汉公主为夫人.汉宣帝选定名为少主的一位公主往配元贵靡.
常惠送少主行抵敦煌,听到昆弥翁归靡已死,乌孙贵人立军须靡之子泥靡为昆弥.宣帝得知后,召还少主,婚事作罢.泥靡号狂王,解懮公主又与狂王成婚,生一男名鸱靡.解懮公主与狂王不和,这时候乌孙贵人也分为亲汉与亲匈奴两派.解懮公主谋杀狂王不遂.两派势将干戈相见,甘露元年(公元前53),宣帝征解懮公主侍者冯嫽问状,复遣冯嫽持节回乌孙,诏立元贵靡为大昆弥翁归靡匈奴妇所生子乌就屠为小昆弥,并遣常惠率军屯赤谷,为大小昆弥划分人民与地界:大昆弥得户6万余,小昆弥得4万余.没过多久,大昆弥元贵靡与其同母弟鸱靡皆病死,这时解懮公主行年七十,上书汉朝皇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冬,她带着孙男孙女三人回到了长安,于黄龙元年(公元前49)去世.
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变乱丛生.终前汉之世,汉朝皇帝和西域都护尽力设法为乌孙排难解纷.《汉书?西域传》总结这一情况说,从乌孙分立两昆弥后,“汉用懮劳,且无宁岁”.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与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乌孙仍有大小昆弥之分.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匈奴北单于为汉左校尉耿夔所破,逃至乌孙,可见在后汉时期,乌孙仍与匈奴时有联系.
公元5世纪初,乌孙因蠕蠕入侵,西迁葱岭山中,不久为蠕蠕所灭.但乌孙西迁时,也有一部分人留居当地.清乾隆年间.哈萨克境内尚有名为乌孙的部落,可能是未曾西迁的乌孙人的后裔.
我国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早以前,西域波力斯(即波斯)国王曾梦见一位美丽的少女,从此他不忘梦中人,就派两名大臣前去求亲.大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并向中国皇帝献上求亲的书信.皇帝被国王的诚意所感动,许嫁了公主,还派男女侍从随行.当他们到达帕米尔时,道路因战争受阻,不能通行.为了公主的安全,他们在险峻的高山上筑起城堡宫宝,供公主居住,大臣及侍从们都在山下守卫.后来战争平息,他们准备西行,不料公主已有身孕.据宫女说,公主住在高山上,每当正午时分,有一位美丈夫,从太阳上下来,与公主相会…….两位大臣知道回去不好交差,决定在这里暂时住下,免得遭来杀身之祸.后来,公主生了一个男孩,成了当地一个名叫朅(qiè)盘陀国的第一代国王.一天,公主得了重病,嘱咐她的儿子国王说:“我是东土之人,死后要把我埋在宫室东方一百步的地方,让我的坟墓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公主死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