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李绪友的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2)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1回答
2020-10-22 04:17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潘国良

  (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

  第(1)问考查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教用犁耕、垦辟倍多、大旱”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经济模式、工具技术进步、客观因素影响。第(2)问考查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的理解。根据提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说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加剧,“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说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3)问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年—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2020-10-22 04:19:12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