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顾林根的问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

1回答
2019-06-27 01:09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任德均

  课.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______”

  2、今天的汉字就是从______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______”

  4、历法产生于______朝,完善于______朝,______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______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______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______”.

  7、有关屈原的材料“长太息以掩梯兮,哀民生之多艰”

  1)选自《______》2)该诗句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战国时期盛行“______”

  9课.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著有《______》;主要思想是______;具有______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他编订了《______》;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______》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______,主张“______”“______”

  四、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______,他反对战争,提出“______”,主张“______”的思想,实行“______”

  五、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______,主张A;B.著作是《______》

  六、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______著有《______》,还提出了“______”

  七、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提出______

  八、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

  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代表人?

  2)他在政治上有何主张?

  十、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6课一、造纸术: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______前期)

  2、东汉______改进造纸术,称“______”

  二、《______》--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1、______:“______”--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

  2、“医圣”______(东汉)著有《______》,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四、______(东汉)______: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五、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共4点)17课.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______,在______传入我国.2、东汉______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______.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______,在______时兴起.

  三、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______到______时期的历史,创立了______的体例;

  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3)这部书内容如何?4)这部书地位如何?5)作者曾做过什么官?

  6)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评价?7)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书.

  -------25------

  五、______:----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六、材料“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1)选自谁的什么著作?2)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21课.一、数学成就:______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______多年,著有《______》.二、地理学:______著有《______》

  三、农学:______著有《______》--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2课.一、书法艺术:1、______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书圣”______《______》“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二、绘画艺术:东晋______《______》《______》

  三、石窟艺术--______的______石窟;______的______石窟

  《初中历史》中国史第一册纲要

  四、思想:______著有《______》

  五材料“神灭,何以知其灭也?

  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1)这段文字出自何书?

  2)“神”和“形”各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2019-06-27 01:12:50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