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字读音.是个什么字?不认识这个字-查字典问答网
分类选择

来自沈金福的问题

  (兖)字读音.是个什么字?不认识这个字

  (兖)字读音.是个什么字?

  不认识这个字

1回答
2019-06-28 06:20
我要回答
请先登录
舒远仲

  yǎn补充:兖yǎn兖中国水名河东郡垣县,“有王屋山,兖水出”.――《续汉书郡国志》地名.兖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兖州市.“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沇”(音yǎn)《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沇州”.水原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伪孔传》载:“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水经注济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沇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发源处,《禹贡》载兖州得名于沇水,其州境在黄河以南济水中、下游.《汉书地理志》叙沇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下游称济水,则沇水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沇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分析,沇水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沇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沇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沇水的流域有关.《尚书禹贡》载:“济、河惟兖州.”《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这些古书中的济为济水,亦应为沇水.因此,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尔雅释地》邢疏:“李巡云: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谦,故曰兖.兖,信也.”《隋书地理志中》载:“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故其气纤杀也.……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财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意指济水和黄河之间,所处地理条件甚好,属孔孟圣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受周礼孔孟思想影响,其德行忠厚,信义诚实,性情严谨,因此“封”为兖.“兖”通“沇”在许多史书上都已得到证实.而“沇”演变成“兖”,古人有这样的说法:“沇”字的篆文立水旁写作横水置于“允“上,后又录变为“六”,改为“兖”字.因此,“沇”的本义为水名,今“兖”的意义是后人附加的.封其地为“兖”,也应在春秋战国以后.兖州的“州”,原指水中可居之地.后来人们在河边的高地上居住,继而形成为居民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以及阶级的对立,逐渐发展为邑或都城.“州”便成为一种行政区划的代名词.然而作为古九州的“州”仍指水中可居之地.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法,虽系后人用王朝观念对原始社会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夏禹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夫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很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川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交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据《三国疆域志》载,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县东).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兵.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323—325)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江部县东北).康帝建元初(343)寄治金城(今江苏宁县北).穆帝永和(345—356)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县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396)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川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o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铜山县),涉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涨50里).元嘉二十年(443)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翼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今兖州市),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泰始初(465)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525—527),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499)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一525)又移治谯城(今安徽亳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o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唐高福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贞观十四年(640)置兖州都督府,辖兖、泰、沂三个州.天宝元年(742)改兖州为鲁群,乾元年(758)

2019-06-28 06:25:43

最新问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