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崧的问题
概述自春秋至清代,儒学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位、特征至少举出四个时期
概述自春秋至清代,儒学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位、特征
至少举出四个时期
1回答
2020-10-22 17:15
概述自春秋至清代,儒学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位、特征至少举出四个时期
概述自春秋至清代,儒学在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位、特征
至少举出四个时期
儒学创始人孔子,在对其前传统文化特别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损益更新中,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为追求,创立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降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在与诸子百家的学术论争中,丰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秦朝政权推重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家文化受到了政权力量的重创.西汉初期在经历了以黄老之学治国的历程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两汉时期,经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派别.由于自魏晋以来懦、道、佛三家学术的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思想又产生了新的更新,这即是宋明理学的出现形成.宋明理学主要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别,他们丰富了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家们在对宋明理学弊端和封建专制的批判反思中,重新复归了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清代时期,经学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在中西文化的对垒碰撞中,作为被封建专制者所曲解和异化了的儒学,退出了其在社会舞台上的主体地位.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兴儒家文化思想,学者们通过反思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探讨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对儒学思想进行新的诠释和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儒学的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